我小的時候,在老家農(nóng)村,貼年畫是和貼春聯(lián)一樣有著驅(qū)邪迎福的意思。接近年關(guān)時去趕集,孩子們最喜歡駐足觀看的,就是那一幅幅色彩各異、內(nèi)容豐富的年畫。
年畫通常一米見方,長方形居多,白底兒彩圖紅字。年畫的價格不貴,兩三塊錢一張!洞篝[天宮》《哪吒鬧!贰堆偡刺啤贰逗粞討c打擂》等年畫幾乎掛滿了墻,惹得好奇的孩子們常常鉆進(jìn)年畫店里如癡如醉地駐足欣賞。那時的我們,喜歡的年畫全是少林寺、霍元甲、呂洞賓之類的內(nèi)容,天冷時就整天窩在被窩里或者是舞槍弄棒做自己不切實際的仙俠夢。最好賣的莫過于一個可愛的娃娃騎在一條肥胖的紅鯉魚上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的年畫,還有一張畫著財神公公,邊上站著俊俏的金童玉女,周圍堆滿了金燦燦的金元寶的圖畫。那些古代的人物或衣袂飄飄或仙風(fēng)道骨,或凝眸沉思或低吟淺笑,一舉一動都栩栩如生,烙下一個時代的印記。
無論窮與富,一年忙到頭,總要討點兒彩頭,圖個吉利,再加上孩子的央求,每個趕集的大人總要買回來幾幅年畫,說是辭舊迎新也好,道是聚財納福也罷。下集時,孩子們手里拿著幾幅年畫,高興地跳躍著,奔跑著,還對年畫的內(nèi)容討論個不!
到了臘月二十五掃塵土后,就開始貼年畫了。我是家中的老大,個頭也最高,貼年畫自然落到我的頭上。搬來一張小方桌,輕輕地把畫展開,大妹先在年畫背面抹上糨糊,尤其是幾個角上多抹一些。抹完糨糊,我就站到小凳子上接過年畫。之后面對著墻,選好高度位置輕微地移動,小妹在一旁看著是否周正了。每當(dāng)聽到小妹說“好了”,我便使勁兒把畫按一按,而后再一次把畫鋪展壓平。年畫買得多時,我就問兩個妹妹喜歡哪張年畫,讓后就把那張貼到她們睡覺的屋里。年畫那喜慶、鮮艷而明亮的色彩,似乎在張貼后一下子就把陰暗潮濕的房間映照得通透明亮。
年畫曾給無數(shù)人留下關(guān)于“年”的溫馨回憶,如今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這些曾經(jīng)與人們共度春節(jié)密切相關(guān)的年畫已經(jīng)慢慢遠(yuǎn)去,但每每憶及,都會心生一種親切感,仿若一位走散了的老朋友,哪天不期而遇,擁抱在一起緬懷過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