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春三月,羊角蔥陸續(xù)上市,成為家鄉(xiāng)人獨(dú)具特色的一道美食。
羊角蔥需在頭一年種植,霜降前不進(jìn)行采收,任其在寒風(fēng)中慢慢枯黃萎蔫。來年春天,隨著氣溫的一天天回升,只要早早地澆上一遍解凍返青水,那些枯黃的大蔥,便開始萌發(fā)出勃勃的生機(jī)。先是冒出一兩個(gè)蔥葉尖,隨后便開始茁壯地生長——隨著翠綠蔥葉的伸展,蔥體也開始慢慢挺起。因那蔥葉酷似山羊的角,因此得名羊角蔥。也許是因?yàn)榻?jīng)過嚴(yán)冬熬煎的緣故,羊角蔥特別辣,口味清淡的主兒,絕對享受不了那種辛辣。
小蔥蘸醬,很受食客們的青睞,家鄉(xiāng)人也愛吃這口兒。不過,醬是自家釀制的豆瓣醬,但蔥不是大棚里種植的小綠蔥,而是陸地上自然生長的羊角蔥。家鄉(xiāng)人口味重,嫌大棚種植的小蔥甜味大辣味小,喜歡羊角蔥那種辣徹心脾的感覺,這也許與他們淳樸豪爽的性格有關(guān)。攤煎餅,也是春日里家鄉(xiāng)的一道靚麗風(fēng)景。以前,家家戶戶都在庭院中點(diǎn)燃柴火烙煎。如今,大都改用電餅鐺制作。不過吃法依舊——煎餅卷大蔥。那大蔥,便是帶著新鮮泥土氣息的羊角蔥。
老家的屋后,有一小塊閑地,每年春季,老父親都會種上幾行大蔥。霜降前刨蔥時(shí),老父親總要留下一小部分,待到來年春天,便可萌生出郁郁蔥蔥的羊角蔥。只要我們一回老家,老父親總會樂顛顛地跑到屋后的閑地上,刨上幾株青青的羊角蔥,沖洗干凈,拿上餐桌。盡管一家人辣得滿頭大汗,卻也其樂融融。
臨了,老父親總會讓我們捎帶一些。妻子總是來者不拒,她說,那是些自留地里出產(chǎn)的濃濃親情,需留待日后慢慢享用……(鄧榮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