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(xué)做一道清燉玉米排骨,我按照菜譜上的要求,開鍋后用文火慢燉。把火輕輕調(diào)小,熱烈歡騰的火苗慢慢變小,變成文火。
文火,這個詞很形象,瞧這火,文氣溫和、平靜和緩、不急不躁的樣子。鍋中的湯微微沸騰,把排骨燉熟,需要很長時間的熬煮。
平息了入鍋前收拾排骨和玉米的忙亂,我開始安靜地等待。一會兒,有淡淡的香味溢出來。我知道,想要燉出一鍋味道鮮美的玉米排骨,這點時間遠遠不夠,還需要文火慢慢燉。靜坐在餐桌前,我忽然想到,文火慢燉,不就是像我這樣的中年人的狀態(tài)嗎?
中年應(yīng)該算是人生最漫長的階段,不必劃定具體的年齡,我們心中最清楚自己的中年從何時開始。當我們褪去了青年的張揚和莽撞,沒有了青年的熱烈與奔放,人生的中年就開始了。中年一直持續(xù)到我們感到衰老,無心再與時間抗爭,才算進入老年階段。漫長的中年,是一個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,決定了我們?nèi)松牡咨6心,就?yīng)該是文火慢燉的狀態(tài)。
文火慢燉,平靜而冷靜,溫和而溫情。不著急、不慌張、不匆促、不彷徨……這樣的狀態(tài)是經(jīng)歷了烈火烹油的青年之后修煉得來的。人生初體驗,我們總是向往肆意與酣暢,喜歡熱烈與激情。這些濃烈的體驗之后,我們最終把握住人生該有的味道和溫度。人生過盡千帆,不過剩泛舟水上的平靜。即使有驚濤駭浪、激流暗礁,我們也能把握人生的航向。文火中年,在熱愛中保持冷靜,在享受中保持克制,懂得把握分寸,懂得掌控時間。
文火慢燉的過程中,玉米與排骨漸漸達到完美融合,呈現(xiàn)出完美滋味。一道清燉玉米排骨,味道清淡而醇厚,里面有時間的味道,有熬煮的滋味。文火中年,“熬”字是精髓。這個“熬”不是煎熬,而是一種付出和等待,是一種期許和渴望。在長長的時光中,我們默默付出、靜靜等待,其余的交給生活來評判結(jié)果。人到中年,我們不再急著向生活索要鮮花和掌聲,不再追求立竿見影的成功和勝利,而是學(xué)會以冷靜的心態(tài)慢慢地等。就像等花開一樣,既然撒了種子,就慢慢地等發(fā)芽、長葉、開花、結(jié)果,沒有所謂的速成,一切都是順其自然、慢慢等來。
文火中年,我們學(xué)會為生活加入一勺耐心和冷靜、兩勺平和與溫厚,與生活握手言和,與歲月溫柔相待。生活因此呈現(xiàn)平靜的面貌,這是絢爛之后最終抵達的理想之境,是人生有味是清歡的徹悟。文火中年,我們越活越通透,越活越平和。
生活并非永遠平靜,總有那么一碗煩擾或兩碗苦悶在生活的湯鍋里翻騰。不要緊,文火慢燉的過程中,那點煩擾和苦悶會在時光的文火中慢慢變成別樣的美味。文火中年,是一種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