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時節(jié),小區(qū)旁邊的菜市場里多了一些賣時鮮野菜的攤子,碧綠的豌豆苗兒、雪白的槐花、青青的榆錢兒,當(dāng)然還有紫色的紫藤花。
有一次,我看見一位老奶奶拉著小孫女走到賣紫藤花的攤子前,小孫女好奇地問:“這花兒能吃嗎?”老奶奶笑著說:“當(dāng)然能啦。我攤紫藤花餅給你嘗嘗!辈唤(jīng)意間的一句話,勾起了我的回憶。
小時候,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棵紫藤。每到夏天,紫藤花綻放,繁密、翠綠的枝葉間垂下一串串淡紫、粉白相間的花朵,遠(yuǎn)看像一嘟嚕一嘟嚕晶瑩剔透的葡萄,近觀又像一只只展翅欲飛的美麗蝴蝶,惹人喜愛。微風(fēng)拂過,清香四溢,紫藤花簌簌落下,鋪滿一地,我跳來跳去拾花兒玩。奶奶站在灶屋門口微笑著說:“我給你做好吃的吧!
奶奶拿出竹竿和干凈紗布,吩咐我把紗布鋪在紫藤架下,然后手握竹竿輕輕敲打藤枝,不多時,藤花就落滿紗布。奶奶把紗布兜住的藤花倒進淘米籮里,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細(xì)細(xì)擇揀:碎葉、枯枝不要,花蒂不要,花瓣泛黃的也不要,只留下光澤鮮亮的。擇好的藤花浸在井水中淘洗幾遍,撈出瀝干,攤開晾曬,趁這功夫,奶奶拿出花瓷海碗攪面糊。剖開的葫蘆做成的瓢,舀上半瓢面粉,倒進碗里,用筷子一邊攪拌一邊倒水,等到面糊攪得稀而不懈,加鹽、香油、姜絲、蔥花、雞蛋和晾干的藤花,攪拌均勻,倒入熱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、香氣四溢,紫藤花餅就做好啦。
剛出鍋的紫藤花餅,薄薄的、金黃的面餅中夾雜著紫色的花瓣、翠綠的蔥花、淺黃的姜絲,色彩鮮亮好看。吹吹熱氣,咬一口,酥軟柔韌、清咸透鮮、油潤不膩,面香、蔥香、蛋香、油香混合在一起,更有絲絲縷縷的紫藤花香充溢口中,令人滿口甘沁,仿佛在品嘗著熱情迷人的夏天。
長大后我到異鄉(xiāng)求學(xué),有一年夏天校園里藤花盛開,燦爛盈枝,如錦似瀑,我采摘了一些,到學(xué)生超市買了面粉和豆油,借了宿管阿姨的酒精爐,烙了一鍋紫藤花餅跟室友分食,順帶介紹了一下故鄉(xiāng)吃紫藤花的食俗,引得室友贊嘆不已。
學(xué)者馮延登曾稱贊:在齋宴之中,紫藤花是堪比素八珍的美味——食用紫藤花的風(fēng)俗綿延至今。用紫藤花焯水涼拌,或者裹面油炸,抑或與少量咸肉同炒,都是下酒、下飯的美味。但在我心里,還是紫藤花餅最好吃,因為那餅里滿含著兒時的記憶、親人的味道。(趙聞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