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自力
在我印象中,有幾樣食物一直難舍,它們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樣,陪伴著我品味人生的四季。
幾乎每年,父母在鄉(xiāng)下都要種些糯米稻,他們知道,我最喜歡吃糍粑了。腦海中一直保存著這樣的一幅畫面,在熱氣騰騰中,白花花的糯米飯團被眾人抬著倒入石缸,然后五六個壯漢,手持木杵,有力又有節(jié)奏地搗爛糯米飯,直至成團,糍粑就大功告成了。熱乎乎的糍粑,咬一口特別有嚼勁,那是我們小孩永遠吃不夠的美味。糍粑冷卻后,母親常常切成大塊,放在清水里浸著,想吃就撈起一大塊,切成薄片,放在柴火灶里慢慢煎,直到兩面開始發(fā)黃香味撲鼻時就差不多了。撒上蔗糖,外焦里嫩的紅糖糍粑就煎好了。如果想吃軟點的,就把切成片的糍粑放進水里和面條一起煮,撒上青菜葉,臥上幾枚雞蛋,真是色香味俱全。
用糍粑下米酒,是母親的拿手絕活兒。把糍粑切成小方塊兒,和米酒一起慢慢熬,糍粑的糯、米酒的甜,成了招待貴客的佳肴。
后來父母年紀大了,卻也難以割舍對糯米的不舍。盡管身體不大好,每年的糯米稻還是要種點,逢年過節(jié),能讓我們子女帶上幾塊老家的糍粑,也是一個心愿罷了。小小的糍粑,承載了父母太多的愛。
在我老家的后山上,有一片竹林,從我記事開始那片竹林就一直存在著,它是我們兒時的樂園。
我們喜歡竹林,不光是好玩,還因為那里有可口的春筍。每年春天,春筍從沉睡中醒來,偷偷地鉆出地面,露出好看的樣子,我們就爭相去挖。把嫩嫩的春筍剝皮洗凈,細細地切成片,然后切上幾片臘肉,爆炒后撒上姜末,一道美味就做成了。春筍燉排骨也是一道美味,大火爆炒,細火慢燉,夾起一筷子,筍里盡是排骨的美味。
后來村里幾次想把竹林毀了做工廠,都被父親抵制住了。在父母眼里,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舍不得毀了那么綠的竹林,當(dāng)然也舍不得那鮮美可口的竹筍了。直到現(xiàn)在,那片竹林依然在屋后生機盎然地生長著,是我們游子歸鄉(xiāng)必看的風(fēng)景。
離家在外的日子,父母常從老家寄給我們食物,要么是糍粑,要么是春筍。我們總是放進冰箱里,一直舍不得吃。想家了,就吃一口糍粑和春筍,那里有故鄉(xiāng)的味道。
有故事的食物,總是格外珍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