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些年,我家過端午,肉粽是必備的美食。
那會兒,我和很多人一樣,總覺得粽子是無葷不歡。個頭夠大,肉塊充足,味道濃烈,這是判斷一個粽子好與不好的標準。個大料足的粽子下肚之后,摸著滾圓的肚皮,頓覺這個端午總算是圓滿了。熱烈的年紀里,連味蕾都不例外。
后來,什么時候褪去了對肉粽的迷戀?說不清了。只記得有那么一年,摸著滾圓發(fā)福的肚皮,滿腹的油膩。眼前是一堆肉粽,大大小小,各種品牌。但那一瞬間,心中油然而生,不是期盼,而是膩味。
那一年,我品嘗了個頭小小的甜粽。在那以前,這樣的小甜粽,一向被我棄如敝履。小甜粽里頭沒有任何餡料,是素粽子。之前我總認為味道太過素淡,食而無味。沒想到,那年的端午,一盞清茶,三五個小甜粽,蘸著細細的白糖,一入口,頓覺口齒清爽。
一剎那,又是驚艷,又是遺憾。我想著,怎么如今才發(fā)覺小甜粽的可口?以往,不是沒嘗過,但總覺得淡然無味?蓻]想到,多年后,飽受油膩之苦的腸胃,對于小甜粽的到來,表現(xiàn)出如此熱烈的歡迎。
不僅是小甜粽,還有一種粽子,也是如今的我過端午的必備之粽,就是灰湯粽。因為是用草灰汁液烹制而成,灰湯粽帶著輕微的苦味。但苦中帶香,若是蘸點白糖,味道更是奇妙。而灰湯粽,同樣也是素粽子。
于是突然想到,也許隨著味蕾改變的,還有人的心境。年輕時,生活與味蕾,追求的都是濃烈的味道。唯有在上了年紀后,才能在微苦與微甜中,品出現(xiàn)實安寧的味道。
而且,素粽令我著迷的,還是腸胃留“余”的感覺。肉粽下肚,滿腹油膩,往往在飽足后,對剛才所謂的美食,心生煩膩。而小甜粽和灰湯粽卻不同,少了油葷,粽子下肚后,依舊覺得腸胃尚有余地。站起身,清清爽爽,身心暢快。
也唯有此時,才發(fā)覺如粽子這樣的美食,本該是享受,而非負擔。端午之粽,細細品味,嘗的不僅是美食,更是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