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,作者回憶童年時吃過的糖果,是小塊的那種,用透明的玻璃紙包裝,糖果吃完了,再把糖紙洗干凈,收藏起來,過些天再看那些糖紙,似乎還能回憶起糖果的甜,忍不住要咂咂嘴。
這樣的場景對我來說太熟悉了,我從小就喜歡收集糖紙,那時候很少見軟軟的牛奶糖,逢年過節(jié),我們走親戚去,能得到一種硬硬的方糖就很開心呢。有時,我和兩個姐姐每人各得了一塊糖,我吃完了自己的,又眼巴巴地瞅著她們的,大姐不理我,二姐往往會動了惻隱之心,把她的糖從中間咬開,分給我一半。家里有一本字典,像磚頭那樣厚,我把收集來的糖紙洗干凈,用手一一撫平,夾在書頁當中。自己吃到的糖果太有限,有時候我還會和小伙伴一起,走街串巷去撿拾別人丟棄的糖紙。那本厚厚的字典被我保存了很多年,最后搬家時我去看它,里面的糖紙顏色還鮮艷如初,見證了我童年時那段貪戀糖果的歲月。
那時,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外婆家掛在里屋房頂上的一個竹筐,它被掛得那么高,小孩子們誰也夠不著,但我每次去外婆家,外公總會把竹筐拿下來,在里面摸索一番,笑著拿出一塊軟軟的糕點。我舍不得一下子吃完,會把糕點放在手心里,小口慢慢咬,從外婆家到我家要穿過好幾條巷子,我走了一路也甜了一路,到家時,點心吃完了,擔心姐姐看見了又會罵我饞嘴,趕快拍拍手上的糕點渣,抹一抹嘴再進屋,心里別提有多美了。
外婆家在村子的西頭,奶奶家就在我們房子后面,我去的次數(shù)就更多了。爺爺非常喜歡小孩子,他還有一肚子的故事。不知多少個夜晚,我和表妹纏著爺爺,一個故事講完了還要再講一個,媽媽叫我回家,說別在這里煩人了。爺爺才不煩我們,他往往一邊講故事,一邊從口袋里摸索出來一些好吃的,有時候是幾枚棗子,有是熟透的杏兒。冬天沒有瓜果梨棗的時候,他變出的則是紅薯干、炒花生。有時候,爺爺什么也變不出來了,就悄悄從奶奶的糖罐里倒出一點糖來,給我和表妹一人沖一碗糖水,我們咕咚咕咚大口喝水的時候,奶奶覺得很奇怪:“這倆丫頭吃什么了,這么口渴?” 我們只是偷著樂,誰也不說破。
我曾經(jīng)跟爺爺說,長大了要買一座糖果小屋,把外公外婆、爺爺奶奶都接過去,想吃多少糖果都可以。爺爺就笑了,摸著胡須說:“爺爺聽了你這話呀,比吃糖還甜呢!
多年以后,我沒能實現(xiàn)買糖果小屋的承諾,每次回老家,總要到超市里挑各種甜而軟的糖果糕點帶回去,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年紀都大了,吃不了多少東西,卻愿意接納我這份小小的心意。溫暖的陽光下,我陪著他們在屋檐下剝開一顆一顆的糖果,仿佛又品嘗到了童年時的那點甜,這種舌尖上的回憶,可以讓人甜一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