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每到深秋,有銀杏的地方,就自然成了打卡地。淮南經(jīng)開區(qū)的振興路、壽縣報恩寺、文廟,最有名的莫過于鳳臺的古銀杏。
初冬時節(jié),興之所至。約一二友人來鳳臺觀賞。同行友人是鳳臺一中畢業(yè)的,提起銀杏樹,從他那不再年輕的面龐上,分明看到希望與幸福。輾轉到鳳臺一中時,雖正值周末,但在黃昏下,學生正在放學。夕陽在不甚明了的天空,有些慘淡。側回首,就是那棵傳說中的銀杏樹。樹葉全掉干凈了。圍著古樹,有一圈20米左右的花欄。據(jù)說是墊土1.5米,為保根脈。老樹虬枝,有一些看黢黑黑的,上了年齡的原因,枝干上布滿了樹疤。中間的主干上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中空,從不多的樹皮上運輸養(yǎng)料。一些枝條用鐵杠支撐著。垂垂老矣卻已然不爭的事實。
一枝一葉總關情,1800多個春秋見證了淮南故地的滄桑變化。見證了州來下蔡的變化。三國將領周泰從匪盜到吳國著名將領。身負傷口100余處,對孫權忠貞不二,從混混到一代名將的逆襲之旅。也默默見證了曹魏與孫吳的激烈紛爭,張遼威震逍遙津,飲馬長嘶淝河岸,可曾也聽到啾啾馬鳴?
西晉名流士紳從中原北地倉皇江南,淝水之戰(zhàn)的以少勝多,王謝堂前的雨燕可曾來銀杏枝頭小憩?蕭衍當年不慎水淹淮河,決堤堰塞的故事。千里長淮可曾有鳳凰在此駐足?劉金定與高君寶可曾樹下定情?銀杏不語,種種憑欄。
鳳臺解放,煥發(fā)青春。院士陳國良在此畢業(yè),可曾有書聲瑯瑯?當年鳳臺一中可是響當當?shù)。當年鳳臺可比現(xiàn)在遼闊,潁上(如今的阜陽)的學生也多在此上學,同行的友人憶起當年自己青春年少、學霸的生活,也是聊發(fā)少年狂。
站在樹下,任思緒飛揚。試想這一樹綠葉的春天、夏天。一樹黃發(fā)的秋季,于此刻光禿禿的冬天。聽友人講,80年代一年還產(chǎn)白果300余斤。1978年有學生樹下燃紙,不慎著火與古樹,熏黑了枝干。歷史當中或有雷擊等各種形式損毀,不一而足。
樹木時間久了,自會有一些神奇所在。人們頂禮膜拜,最早時,曾有道庵。銀杏樹更顯神秘,也成了鳳臺人心中的牽絆。
下面再聊聊一些植物的趣事,銀杏樹是雌雄異體的落葉喬木。鳳臺的這棵是一棵雌樹,據(jù)友人介紹,每年開花結果,正常生長。后來鳳臺為打造自己的城市形象,在一些干道種植了銀杏樹,而且距離這棵老樹距離并不遠。打一個形象的比方,她的身邊出現(xiàn)了一群帥氣的小伙子,老銀杏于是二發(fā)青春,每年的結果量增加,但同時也加速了衰老。這就是個戲說,但看看如今國家的銀杏林,只有浙江天目山有一點野生狀態(tài)的幾十棵。上千年年齡的古樹,多是一棵。就證明了孤獨的青春,寂寞的廝守。
我們淮南有幾處銀杏觀賞處,鳳臺一中的這棵應該最有名。談談保護與開發(fā)。是否能在鳳臺一中老校區(qū)開辟銀杏公園,打造重修白衣庵,讓鳳臺的文脈得以流傳千古。隨著鳳臺一中新校區(qū)的建成,老校區(qū)可以變成一個博物館,或者統(tǒng)稱銀杏公園。用以介紹鳳臺的歷史,圍繞著這棵古樹做一些文章,拆除地面硬化,西側重開銀杏井。白衣庵的建成,古剎梵音……每年深秋,撿拾落葉寄送鳳臺學子,用文化的力量牽引眾人的目光。愛鳳臺的情懷打造源于銀杏精神的出爐,那就是:耐得寂寞、堅守本心。
此刻抬頭,凝望與老去的枝丫,雖然迎風中有些戰(zhàn)栗,但就是這種精神,銀杏的精神。再看看周遭的鳳臺友人,他們也陷入了憧憬當中……(王建業(yè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