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網(wǎng)杭州8月7日電 題:生命安全來不得半點僥幸
記者裘立華、張道生
幾天前預報極有可能在浙江沿海登陸的強臺風“梅花”,最終與浙江擦肩而過,數(shù)十萬不眠不休、嚴陣以待的浙江干部群眾再一次經(jīng)歷了“十防九空”的防臺過程。
有些人說,早知如此,何必如此勞師動眾。但是,生命安全無小事,豈能來得半點僥幸?作為臺風災害多發(fā)地,浙江這幾年抗臺經(jīng)驗證明,必須“十災十防”。即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,為了每一個生命的安全,再怎么努力都不為過。
以“梅花”為例,為了減少災害影響,浙江省上下動員,早在臺風來臨前,就撤離危房人員、船員20多萬人。6日下午到7日中午,東海救助局的兩艘救助船在狂風駭浪中堅守了近20個小時,只因為不遠處有28艘漁船、近300名漁民不愿意棄船,救助人員只能全力勸說,隨時做好救援準備。
舟山浙普漁42095的船長張平波說,漁民祖祖輩輩經(jīng)常遭臺風的災,為求個平安,父親給他取名“平波”。但他在總結這幾年抗災經(jīng)驗后,由衷地說,“以前我們漁民靠天保平安,現(xiàn)在看不如靠政府、不如靠科學防災!
浙江是我國遭遇臺風最頻繁的省份,歷史上曾有死亡上萬人的慘劇。但這十幾年來,浙江因臺風災害死亡的人數(shù),從來沒超過百,有時甚至零死亡。這不僅要歸功于從“斗災”到“躲災”的理念轉變,更重要的原因是夯實了防災抗災的基礎性工作。
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,浙江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筑好萬里海塘,成為人民家園的最強保障。此外,浙江所有漁船都配備了定位系統(tǒng),還由政府出資安裝了通訊設備。只要一有困難,漁民就能第一時間得到救援。
這些工作雖然不如形象工程“好看”,也不能直接產生多大的經(jīng)濟效益,為地方GDP添磚加瓦,卻能大大降低災難風險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,而這恰恰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最大的政績。
對于生命,不僅僅只是遇難中伸出援助之手,更應該在日常管理和服務中高度重視生產和生活安全,防患于未然。只有像抗臺風一樣,在災難中吸取教訓,不放松一絲隱患,才能真正做到“百年大計,安全為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