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載捐助從未謀面的貧困學子,長年累月書信交流傳遞鼓勵溫暖
淮南作家圓金寨女孩大學夢

王運超(左一)在給汪銀輔導寫作
7月23日,一位金寨山區(qū)的女孩和她的媽媽來到淮南。女孩名叫汪銀,今年參加完高考已被合肥一所大學錄取。她和媽媽此行的目的是見見恩人——一位自小學一年級起、12年來一直默默資助她讀書且從未謀面的“叔叔”。
金寨女孩汪銀要見的這位恩人是淮南作家王運超。23日下午,記者順利找到他們并傾聽他們之間12年來平平淡淡卻真切感人的助學故事。
一根電話線連起千里助學情
時間回溯到2002年,當時在潘集區(qū)泥河鎮(zhèn)做教師的王運超到金寨縣出差。在與金寨縣一位教師交流時得知,大山里有一些貧困人家的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無法上學。王運超當即向金寨縣婦聯(lián)遞交申請,并順利聯(lián)系上一名家庭貧困的孩子——汪銀,她的媽媽因患有殘疾無法勞作,爸爸靠做一點臨時工維持家庭生計。
千里真情一線牽,從此以后,王運超就通過打固定電話到汪銀家所在的村部,和汪銀一家人成了“陌生的親戚”。小學期間王運超給汪銀每個學年資助600元,中學期間每個學年資助1000元,高中期間每個學年資助2000元。趕上六一兒童節(jié)和春節(jié)等節(jié)假日,王運超總要想方設法給孩子寄去各種禮物……然而,12年來,彼此之間卻從未見過面。
貧困生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
“對于一些家境貧困的學生,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扶助,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!蓖踹\超告訴記者,在與汪銀的通話交流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因為家庭貧困,不經意間會流露出自卑心理。為了讓汪銀擁有一個健康、陽光的心態(tài),王運超開始給汪銀寫信。
經過長年累月的書信交流,汪銀話語中的笑聲多了起來,漸漸地,她對這位叔叔產生了濃厚的親情。汪銀告訴記者,那些日子里她每天都渴望收到叔叔的來信,因為每次翻閱“都能感受到溫暖和希望”。
王運超每次給汪銀寄去的不僅有書信,還有各種作文輔導書、童話讀本、現(xiàn)代漢語大詞典等。“叔叔在我讀小學時寄給我的《好詞好句》我全能背誦下來,從那時候起我就對作文產生了興趣!蓖翥y告訴記者,她在高中時寫的一篇散文曾發(fā)表在《安徽青年報》上。
初出大山的孩子感嘆淮南很大
“記者叔叔你看我的新手機可漂亮?”23日下午,汪銀向記者展示王運超給她新買的手機。汪銀還悄悄地告訴記者,王運超叔叔夫妻倆不僅給她買了新衣服、新鞋子,還商量著給她買筆記本電腦。
記者問汪銀:“淮南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?”“很大!很繁華!”汪銀告訴記者,1996年出生,今年已經18歲的她,只在中考和高考時去過金寨縣縣城。這一次來淮南,是她18年來第一次真正接觸城市。“王運超叔叔幫助我走出了大山,幫助我實現(xiàn)了大學夢!蓖翥y說。(記者 張昌濤 實習生 孫景 曹一鳴 攝影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