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的三中全會召開的翌年1979年底,我告別了珍寶島的冰雪世界,轉(zhuǎn)業(yè)來到了淮南,被分配到市財政局,參與了財稅監(jiān)察工作。倏忽之間,不覺十六年,市場經(jīng)濟的變幻沉浮,讓龍騰虎躍的工業(yè),變得蒼老落伍,除了煤電,其它工業(yè)企業(yè)漸漸陷入了暮氣,賴以生存的職工,也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頓。那時,我人生第一次遇到了讓我大跌眼鏡的事,上訪!
有一家停產(chǎn)企業(yè)的職工在政府門前用繩攔住了洞山西路,阻斷交通。也有企業(yè)的領(lǐng)導帶著人到市財政局哀求給企業(yè)職工解決治病的醫(yī)藥費,而且言之鑿鑿:我們是國企,國家不管,誰管?凡此種種,至今讓我難以忘懷。但我感到,共產(chǎn)黨不會不問群眾疾苦。共產(chǎn)黨靠人民打下來的江山,共產(chǎn)黨不為人民,這個黨的命運還能長久嗎?
果不其然,1996年10月,時任局長找我談話,他嚴肅地對我說:“組織上決定讓你來當社會保障科科長。負責全市社會保障的財政統(tǒng)籌工作。”
我當時愣住了,我來財政局16年,一直從事財政監(jiān)察,每年在組織財稅大檢查中,都要為市財政挖出一批單位隱藏的資金,砍掉了不少在黑暗中幽幽生長的小金庫,堵住了財政的“跑、冒、滴、漏”。而從事社會保障的財政統(tǒng)籌,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(zhàn),一切都要從零做起,困難重重。說實話,我有片刻的猶疑。
但我是一個軍人,軍人以服從為天職。我覺得,社保對我來說,不僅翻開了人生的新篇,對于淮南社會安全更有著重大的意義、它是淮南社會制度的探索,是淮南社會制度的再造!
建立社保,是淮南歷史的重要一步,也是我人生的輝煌一步。
建立保障檔案,核實保障基數(shù),確定保障重點,解決之急,所有這些基礎工作,都在我們與兄弟單位的合作中逐步建立。當基數(shù)上來了,保障重點擺在面前,當務之急逼在門口,所有一切的一切,就是錢。錢從哪里來?
當年十一月下旬,全省的第一次社保財務管理工作會議在巢湖召開。座談會上,我大聲疾呼,首次建立社;穑伒滓,不能空轉(zhuǎn)。這樣才能日積月累,不斷增加,有利于今后的保障;茨鲜枪I(yè)城市,正面臨工業(yè)轉(zhuǎn)型之痛,省財政加大對淮南的投入,將對全省社保是一個良好的示范。當年大聲疾呼、慷慨陳詞的場面,至今還歷歷在目。當年跟隨局長或者自己單槍匹馬闖蕩省財政廳、千辛萬苦、千方百計、千言萬語的場景依然閃爍在眼前!
自己要擠。第一次安排社保預算,很有一番爭執(zhí)。百業(yè)待哺,處處要錢。能給社保安排多少呢?預算準備會上,大家都有道理。我是科長,我當然要據(jù)理力爭。最終,當家吃飯,安全為上,當年局里安排了1.3億之多。這對非常困難的財政時局來說,已經(jīng)不少了。但我在算細賬時,感覺還是差一點,便找到局長,請局長再給割一塊來。我的理由簡單,少一塊資金,社會上就多一份混亂,哪一點照顧不到,哪個點就有人碗里沒飯。民以食為天,財政再窮,也不可少了群眾買糧買鹽的錢。時任局長拼命地抽著煙,沉默久久,當時沒答應我的請求,但很快在預算統(tǒng)籌會上說,“社保是個大頭,也是個大問題,資金不足就保障不了。再難不能難社保,這樣,再給社保增加400萬元吧!
而此時,淮南向省財政廳的努力也有了回報,省財政決定支持淮南7000多萬的社保經(jīng)費。這樣,1997年度,淮南有近兩個億的資金保底,市委和市政府就可以大喘一口氣了。
當拿著省財政這7000余萬的通知憑條,我的眼底有些濕潤。我只是財政的一名小兵,能爭取這個資金,決不是我的功勞,但它能從天而降,飽含著我的小小努力。淮南人民安居樂業(yè),有著我對他們的感恩和報答。
我記得到一家建材廠核實保障基數(shù)時,正好碰上職工在廠長室里訴苦。我一進去,廠長眼睛一亮,說道:“你們都走吧,救命的來了!
職工不太相信,將信將疑地走了。我當時無法表態(tài),但核查無誤后,依法同意撥付了這筆資金。已到年底,這位廠長給我打電話說:職工都來感謝我,我對他們說了,你們要感謝的,真的不是我,而是黨和政府,包括年初財政局來的老劉。你們還記得嗎?職工們都點點頭,說,怎么不記得?
我在社保崗位工作近三年,雖然時間短,但在財政戰(zhàn)線上確實是出成效的三年,是挺進社保領(lǐng)域里三年。短短三個年度中,淮南市財政局有兩年被省廳評為社會保障資金管理先進單位。我是創(chuàng)建者,更是這個偉大歷史的見證者。(劉允桂)